新区经济发展局(区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_小九直播nba_小九直播电脑版下载/小九欧洲杯直播nba

小九直播电脑版下载 是集于环保设备和环保材料的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为

小九直播nba

新区经济发展局(区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面对“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的影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区经济发展局(区经信局)以三个“一号工程”为引领,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盯“产业振兴提速年”攻坚目标,聚焦工

订购热线:13598021551

时间: 2024-03-30 03:12:18   作者: 小九直播nba

产品详情

  2023年,面对“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的影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区经济发展局(区经信局)以三个“一号工程”为引领,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盯“产业振兴提速年”攻坚目标,聚焦工业经济稳进提质,大力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攻坚涅槃”攻坚行动,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数字化的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再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成功获省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财政专项激励。

  (一)着力抓稳链畅链,工业经济稳进提质。一是产业链链长制持续推进。出台《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2023年工作要点》,区四套班子领导担任“链长”,70余家头部企业入选成为“链主”,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加快打造传统支柱和新兴主导两大万亿产业集群。1-11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18.1亿,同比增长4.1%,列全市第2、占全市总份额近五分之一;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同比增长7.2%。二是“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深化。出台《龙湾区、温州湾新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完成全区8000余家企业参加亩均评价。1-10月我区亩均税收36.3万元/亩,全市排名第4。三是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发力。以链主企业为龙头,以新能源动力电池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今年8月,成功承办2023年浙江省锂电池产业链合作大会,新能源产业在省、市重要性日益凸显。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群入选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三电系统)入选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名单;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创建名单。1-11月累计实现新能源产业增加值69.76亿元,同比增长8.1%。

  (二)着力抓数字赋能,产业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一是数字产业赛道加速布局。谋划出台《数字化的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温州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着力打造“一核一城多园”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推进埃锐克数字科技总部大楼、温州赛泷科创湾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兴5G智造中心、每日数据新巢、中交数字科创中心、麦田能源生产基地、5G晶圆片制造等5个重大数字产业项目实现开工建设。1-11月实现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42.12亿元,增速4.4%。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加快拓展5G网络覆盖范围,完成新建5G基站700个,完成率达140%。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余个,实现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基本实现无源光网络光纤到户。1-10月实现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速51.4%,增速位居全市第3。三是数据要素应用快速推进。推动数据要素在价值链各环节应用,增强企业数据驱动发展能力。成功入选第二批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工作省级试点区域,新增DCMM贯标省级试点企业4家。

  (三)着力抓增资扩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一是“增资扩产”有序推进。围绕汽车零部件、泵阀、通用设备制造、电气和器材制造等企业用地需求公开征集“增资扩产”项目,共征集项目111个。该做法获得王振勇副市长批示肯定。牵头组织六次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领导小组会议,共过会项目23个,其中单体制造业项目11个、限地价竞税收M0用地项目4个、转让项目8个。二是加快项目竣工投产。建立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库,持续实施“四张清单”,截至12月,谋划项目90个,新开工项目64个,竣工投产38个,完成投资额50.74亿元,各项数据均超额完成。麦田能源二期光伏逆变器及储能设备生产基地于12月正式开工。三是强化项目达产达效。出台《温州高新区(经开区)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估方案(试行)》、《温州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工业项目达产联合验收处置工作方案》(试行)、《关于印发温州高新区(经开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管理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通过对工业用地项目建设期、达产期、稳产期等三个阶段实施绩效评估及结果运用,精准推进工业用地的高效配置。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04家企业达到达产验收期或者要进行复核检验的工业公司,其中针对巡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成立达产验收处置专班进行专班化推进。涉及巡视、审计提出的58个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未达协议标准的,已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完成率100%以上企业15家、完成率80%以上企业10家;68个产值、税收未实现达产目标的项目中已完成验收15家,其中达标企业6家。下一步需提交专题会议研究通过。

  (四)着力抓培优育强,企业实力慢慢地加强。一是企业培育提转升级。发布实施《关于要求做好龙湾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的通知》,持续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体系,今年以来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47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市第2。建立2023年度“小升规”企业培育库,目前已入库335家,1-10月准达标企业180家。截至目前全区月度升规10家,位列全市第3。二是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赋能模式探索,引领更多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主动智变升级。长江汽车电子入选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优秀场景及“未来工厂”试点,入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首台(套)6家、市首台(套)8家。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家,市智能制造装备示范企业2家。新增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服务型制造示范企、省市级工业互联平台各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9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列入省级互联网+领域技术创新中心,获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72个。今年共受理技改补助项目申报295项,预计初审通过240项,预计补助资金超2亿元。三是助企服务加码扩面。在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基础上,补充完善助企服务名单,实现10个街道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成功打造区级、部门、街道三级全覆盖增值式助企网络。今年以来已通过“帮企云”平台化解企业稳岗招工、子女教育、产权证办理等诉求535个,化解率达99.1%。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无分歧欠款清偿率100%,截至9月份已为市场主体减负20.63亿元。

  (五)着力抓腾笼换鸟,打造绿色工业体系。一是产能布局一直在优化。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深入实施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截至目前共销号企业161家,腾出用地701亩,腾出用能1.6万吨标煤。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1644.1亩,完成率达102.8%。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行企业绿色化、节能化发展,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6家企业正在申报省级节水型企业。三是产业项目规范腾挪。深入开展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作,起草《温州湾新区、龙湾区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意见》,全年谋划开工建设面积8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完成拆后开工建设面积81.7万平方米,完成率达102.1%,排名全市第6。

  (六)着力抓安全生产,平安建设提档进位。一是“两园一点”安全生产常态化推进。牵头开展小微园联合检查60余次,共发现存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2217处,均已完成整改。创新开展工业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开展集中和送教入企安全生产培训70余场,参与培训人数超3500人次。二是“平安企业”创建高效落实。出台《关于组织并且开展2023年工业行业“平安企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今年全区共有755家规上工业公司参与“平安企业”建设工作,覆盖率达65.2%,达标率达46.7%。

  (七)着力抓经信系统党的建设,干部变革能力提升。一是大力抓实学思践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10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研读《习著作选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学习书目,抓实理论学习教育。二是扎实廉政谈心谈线年度廉政谈心提醒教育计划表》,实施谈心谈话全覆盖,截至目前开展廉政谈心谈线人次。三是深入开展督促检查。结合《龙湾区经信局轮值巡查制度》,制定“每月开展日常抽查、重大节假日前后必查”制度,共同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截至目前已开展20次,未发现不良作风行为。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承压”。受出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出口持续低迷等问题影响,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2024年工业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

  二是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面对跨周期的需求缺口,多数企业认为加大投资只会带来产能过剩,进一步损害投资的意愿。加之新建项目投资贡献有限,批量项目进入竣工期,也给明年的制造业投资带来严峻压力。

  2024年,新区经济发展局(区经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在浙江考察讲话精神和对新型工业化大会指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聚焦新型工业化战略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超常发力、精准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主要目标: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0%以上。

  (一)聚焦裂变跨越,聚力培育“三业”特色优势。抓好产业升级、行业治理、企业培育“三业”重点,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前列。一是对标省“4+4”重点产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抓住新能源产业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培育名单的重要机遇,突出锂电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作优势,加强产业上下游融合共生,加快温州湾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快“一镇三谷”重点产业平台建设(数字丝路小镇、中国眼谷、国际云软件谷、新光谷),大力发展5G智造、眼健康、软件信息服务业、激光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传统产业创新提升工程,聚焦流体设备制造(阀门、不锈钢管件等)、专用设备制造(食药、环保设备等)、时尚鞋服家装(鞋、服、水暖洁具、低压电器等)等主导产业,以全产业链集群培育为抓手,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导向,全力打造更具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围绕特色梯度培育打造“专精特新”先行区。深入实施“专精特新”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着力育大产业集群头部企业,持续推进“雄鹰”“雏鹰”“小升规”等企业培育行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消费品企业供需对接等活动,鼓励企业通过总部回归、分支融合做大品牌、提升规模。力争50亿元企业达到4家、20亿元企业达到8家、亿元企业达到280家。着力育强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企业专注细分产品市场,不断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15家,净升规企业70家。三是抓好“腾笼换鸟”加速行业治理提升。深入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纵深发展,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39万元/亩以上。全力推进工业有机更新,加快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打好“腾、招、强、提”四套组合拳,力争老旧工业区拆除重建800亩、再供地700亩、开工建设90万平方米。聚焦“双碳”目标,持续推广绿色低碳行动,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20家以上。

  (二)聚焦创新制胜,聚力提升数智赋能水平。强化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创新型平台、企业和产品,引领推动全产业链、全要素群变革重塑,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是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行动。深化数字经济“一核一镇多园”建设。清单化推进温州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建设,加快“浙南创谷”改造提升。加速数字丝路小镇项目落地,推进温州每日数据新巢、国兴5G智造中心总部、中交数字科创中心、瓯芯集成电路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浙南云谷、北斗产业基地、光子集成大厦、中电产业园等数字经济园区能级,实现多点开花。力争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速达到25%以上。二是推动智能制造进程。以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为引领,推进建设“未来工厂+产业大脑”新智造工程,深入实施以“专家诊断+政策补助”为特色的项目培育模式,分层分级引导工业企业“数转智改”,力争新增省级未来工厂1家、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省级制造业“云上企业”、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各3家以上。三是加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和新产品产值率。力争新增省、市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制造精品5家,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30个以上。加强“首台套”推广应用,加快在研发设计、生产管控、嵌入式软件等环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大批优质产品、服务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力争新认定省、市首台(套)产品6个以上。

  (三)聚焦发展后劲,聚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产园共建、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增资扩产项目落地,一手抓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一是加快落地增资扩产项目。建立经信-资规协作机制,推动龙湾二期历史围填海问题化解,加快工业用海审批流程,缩短工业供地周期。靠前谋划龙湾二期产业布局,预留“数据得地”用地资源,合理编排匹配项目,实现精准配地,推动长江汽车电子、亚光股份等成熟项目上半年落地。二是加快产业园项目签约。加快推进滨海集团、瓯飞集团产业园项目签约,探索国企产业园管理机制,优化项目准入、园区管理模式。力争全年开竣工小微企业园各2个。三是加快项目达产验收管理提升。以空港、滨海片区“标准地”供地企业为重点,持续抓好巡视整改问题长效提升,因企施策精准推动巡视整改问题化解。对未达标企业,及时签订补充合同,推动工业用地管理再提升。

  (四)聚焦生态优化,聚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增值服务、帮扶力度,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一是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土地保障方面,加强规划引导,持续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有效保障各类项目建设用地,新增工业用地(用海)1000亩以上。人才保障方面,持续推进产业人才培育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就学25条政策,力争新到岗国家、省级海外人才2人以上。能源保障方面。按照电力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部署,以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东部电网攻坚各项任务,全力保障瑞浦兰钧、伟明盛青等重要项目用电,加快推进各大输变电项目建设,确保区域经济发展拥有安全可靠、持续充足的电力能源保障。二是提高增值服务水平。探索建立有龙湾特色的助企服务新模式,进一步理顺区“两个健康”办,区级、街道企服中心,区“两万办”等助企载体关系,精准化解企业共性、个性难题,确保企业诉求化解率达95%以上,切实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三是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用好用足省“32条”、市“195条”政策,提高运用政策能力和水平,加强政策兑现落实,开展“送政策上门”“一对一”解读等宣传活动,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提高企业知晓率、满意率。用好全省“一键减负”应用,助企纾困解难,确保全年减负降本20亿元以上。指导工业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更好发挥工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

  (五)聚焦党建引领,聚力经济持续稳进提质。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建+”优势,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红色生产力”。一是强基固本,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班子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纪律作风建设。坚持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引领,依托两新组织、产业党建联盟等载体,联合企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推动主题走深走实见长效,争当“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二是廉政勤政,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担当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强化政治监督,不断强化“一把手”责任意识,落实“一岗双责”,全力建设清廉经信。突出唯实惟先,锻造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动态管理、接续培养、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功能发挥、结构完善、能力提升。三是聚势赋能,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围绕温州产业新区建设要求,做好年度任务分解落实,清单化、目标化、责任化推进。积极向上对接,做好全县经验、亮点、典型案例挖掘,积极向上申报试点,加强典型样本宣传,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工业企业用地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首要矛盾,在阀门行业尤为突出。建议在谋划龙湾二期海域使用权供地时,建设一个500亩左右阀门产业基地,分割成30-50亩不等地块,以解决“数据得地”阀门产业项目需求。

  2023年,面对“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的影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区经济发展局(区经信局)以三个“一号工程”为引领,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盯“产业振兴提速年”攻坚目标,聚焦工业经济稳进提质,大力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攻坚涅槃”攻坚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再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成功获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财政专项激励。

  (一)着力抓稳链畅链,工业经济稳进提质。一是产业链链长制持续推进。出台《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2023年工作要点》,区四套班子领导担任“链长”,70余家头部企业入选成为“链主”,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加快打造传统支柱和新兴主导两大万亿产业集群。1-11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18.1亿,同比增长4.1%,列全市第2、占全市总份额近五分之一;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同比增长7.2%。二是“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深化。出台《龙湾区、温州湾新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完成全区8000余家企业参加亩均评价。1-10月我区亩均税收36.3万元/亩,全市排名第4。三是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发力。以链主企业为龙头,以新能源动力电池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今年8月,成功承办2023年浙江省锂电池产业链合作大会,新能源产业在省、市重要性日益凸显。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群入选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三电系统)入选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名单;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创建名单。1-11月累计实现新能源产业增加值69.76亿元,同比增长8.1%。

  (二)着力抓数字赋能,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一是数字产业赛道加速布局。谋划出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温州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着力打造“一核一城多园”数字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埃锐克数字科技总部大楼、温州赛泷科创湾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兴5G智造中心、每日数据新巢、中交数字科创中心、麦田能源生产基地、5G晶圆片制造等5个重大数字产业项目实现开工建设。1-11月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42.12亿元,增速4.4%。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加快拓展5G网络覆盖范围,完成新建5G基站700个,完成率达140%。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余个,实现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基本实现无源光网络光纤到户。1-10月实现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速51.4%,增速位居全市第3。三是数据要素应用加快推进。推动数据要素在价值链各环节应用,增强企业数据驱动发展能力。成功入选第二批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工作省级试点区域,新增DCMM贯标省级试点企业4家。

  (三)着力抓增资扩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一是“增资扩产”有序推进。围绕汽车零部件、泵阀、通用设备制造、电气和器材制造等企业用地需求公开征集“增资扩产”项目,共征集项目111个。该做法获得王振勇副市长批示肯定。牵头组织六次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领导小组会议,共过会项目23个,其中单体制造业项目11个、限地价竞税收M0用地项目4个、转让项目8个。二是加快项目竣工投产。建立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库,持续实施“四张清单”,截至12月,谋划项目90个,新开工项目64个,竣工投产38个,完成投资额50.74亿元,各项数据均超额完成。麦田能源二期光伏逆变器及储能设备生产基地于12月正式开工。三是强化项目达产达效。出台《温州高新区(经开区)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估方案(试行)》、《温州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工业项目达产联合验收处置工作方案》(试行)、《关于印发温州高新区(经开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管理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通过对工业用地项目建设期、达产期、稳产期等三个阶段实施绩效评估及结果运用,精准推进工业用地的高效配置。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04家企业达到达产验收期或者要进行复验的工业企业,其中针对巡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成立达产验收处置专班进行专班化推进。涉及巡视、审计提出的58个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未达协议标准的,已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完成率100%以上企业15家、完成率80%以上企业10家;68个产值、税收未实现达产目标的项目中已完成验收15家,其中达标企业6家。下一步需提交专题会议研究通过。

  (四)着力抓培优育强,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一是企业培育提转升级。发布实施《关于要求做好龙湾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的通知》,持续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体系,今年以来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47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市第2。建立2023年度“小升规”企业培育库,目前已入库335家,1-10月准达标企业180家。截至目前全区月度升规10家,位列全市第3。二是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赋能模式探索,引领更多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主动智变升级。长江汽车电子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及“未来工厂”试点,入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首台(套)6家、市首台(套)8家。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家,市智能制造装备示范企业2家。新增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服务型制造示范企、省市级工业互联平台各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9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列入省级互联网+领域技术创新中心,获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72个。今年共受理技改补助项目申报295项,预计初审通过240项,预计补助资金超2亿元。三是助企服务加码扩面。在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基础上,补充完善助企服务名单,实现10个街道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成功打造区级、部门、街道三级全覆盖增值式助企网络。今年以来已通过“帮企云”平台化解企业稳岗招工、子女教育、产权证办理等诉求535个,化解率达99.1%。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无分歧欠款清偿率100%,截至9月份已为市场主体减负20.63亿元。

  (五)着力抓腾笼换鸟,打造绿色工业体系。一是产能布局不断优化。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深入实施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截至目前共销号企业161家,腾出用地701亩,腾出用能1.6万吨标煤。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1644.1亩,完成率达102.8%。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行企业绿色化、节能化发展,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6家企业正在申报省级节水型企业。三是产业项目规范腾挪。深入开展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作,起草《温州湾新区、龙湾区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意见》,全年谋划开工建设面积8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完成拆后开工建设面积81.7万平方米,完成率达102.1%,排名全市第6。

  (六)着力抓安全生产,平安建设提档进位。一是“两园一点”安全生产常态化推进。牵头开展小微园联合检查60余次,共发现存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2217处,均已完成整改。创新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开展集中和送教入企安全生产培训70余场,参与培训人数超3500人次。二是“平安企业”创建高效落实。出台《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工业行业“平安企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今年全区共有755家规上工业公司参与“平安企业”建设工作,覆盖率达65.2%,达标率达46.7%。

  (七)着力抓经信系统党的建设,干部变革能力提升。一是大力抓实学思践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10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研读《习著作选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学习书目,抓实理论学习教育。二是扎实廉政谈心谈线年度廉政谈心提醒教育计划表》,实施谈心谈话全覆盖,截至目前开展廉政谈心谈线人次。三是深入开展督促检查。结合《龙湾区经信局轮值巡查制度》,制定“每月开展日常抽查、重大节假日前后必查”制度,一同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截至目前已开展20次,未发现不良作风行为。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承压”。受出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出口持续低迷等问题影响,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2024年工业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

  二是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面对跨周期的需求缺口,多数企业认为加大投资只会带来产能过剩,进一步损害投资的意愿。加之新建项目投资贡献有限,批量项目进入竣工期,也给明年的制造业投资带来严峻压力。

  2024年,新区经济发展局(区经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在浙江考察讲话精神和对新型工业化大会指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聚焦新型工业化战略方向,以高水平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超常发力、精准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主要目标: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制造业投资提高10%以上。

  (一)聚焦裂变跨越,聚力培育“三业”特色优势。抓好产业升级、行业治理、企业培育“三业”重点,奋力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前列。一是对标省“4+4”重点产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抓住新能源产业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培育名单的重要机遇,突出锂电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作优势,加强产业上下游融合共生,加快温州湾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快“一镇三谷”重点产业平台建设(数字丝路小镇、中国眼谷、国际云软件谷、新光谷),全力发展5G智造、眼健康、软件信息服务业、激光光电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传统产业创新提升工程,聚焦流体设备制造(阀门、不锈钢管件等)、专用设备制造(食药、环保设备等)、时尚鞋服家装(鞋、服、水暖洁具、低压电器等)等主导产业,以全产业链集群培育为抓手,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导向,全力打造更具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围绕特色梯度培育打造“专精特新”先行区。深入实施“专精特新”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着力育大产业集群头部企业,持续推进“雄鹰”“雏鹰”“小升规”等企业培育行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消费品企业供需对接等活动,鼓励企业通过总部回归、分支融合做大品牌、提升规模。力争50亿元企业达到4家、20亿元企业达到8家、亿元企业达到280家。着力育强专精特新企业,带领企业专注细分商品市场,不断的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15家,净升规企业70家。三是抓好“腾笼换鸟”加速行业治理提升。深入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纵深发展,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39万元/亩以上。全力推进工业有机更新,加快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打好“腾、招、强、提”四套组合拳,力争老旧工业区拆除重建800亩、再供地700亩、开工建设90万平方米。聚焦“双碳”目标,持续推广绿色低碳行动,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20家以上。

  (二)聚焦创新制胜,聚力提升数智赋能水平。强化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创新型平台、企业和产品,引领推动全产业链、全要素群变革重塑,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是实施数字化的经济倍增行动。深化数字化的经济“一核一镇多园”建设。清单化推进温州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建设,加快“浙南创谷”改造提升。加速数字丝路小镇项目落地,推进温州每日数据新巢、国兴5G智造中心总部、中交数字科创中心、瓯芯集成电路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天心天思数字化的经济产业中心、浙南云谷、北斗产业基地、光子集成大厦、中电产业园等数字化的经济园区能级,实现多点开花。力争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速达到25%以上。二是推动智能制造进程。以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为引领,推进建设“未来工厂+产业大脑”新智造工程,深入实施以“专家诊断+政策补助”为特色的项目培育模式,分层分级引导工业公司“数转智改”,力争新增省级未来工厂1家、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省级制造业“云上企业”、市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各3家以上。三是加速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产业科学技术水平和新产品产值率。力争新增省、市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制造精品5家,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30个以上。加强“首台套”推广应用,加快在研发设计、生产管控、嵌入式软件等环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大批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力争新认定省、市首台(套)产品6个以上。

  (三)聚焦发展后劲,聚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产园共建、协同发展,快速推进增资扩产项目落地,一手抓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一是加快落地增资扩产项目。建立经信-资规协作机制,推动龙湾二期历史围填海问题化解,加快工业用海审批流程,缩短工业供地周期。靠前谋划龙湾二期产业布局,预留“数据得地”用地资源,合理编排匹配项目,实现精准配地,推动长江汽车电子、亚光股份等成熟项目上半年落地。二是加快产业园项目签约。快速推进滨海集团、瓯飞集团产业园项目签约,探索国企产业园管理机制,优化项目准入、园区管理模式。力争全年开竣工小微企业园各2个。三是加快项目达产验收管理提升。以空港、滨海片区“标准地”供地企业为重点,持续抓好巡视整改问题长效提升,因企施策精准推动巡视整改问题化解。对未达标企业,及时签订补充合同,推动工业用地管理再提升。

  (四)聚焦生态优化,聚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增值服务、帮扶力度,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一是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土地保障方面,加强规划引导,持续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有效保障各类项目建设用地,新增工业用地(用海)1000亩以上。人才保障方面,持续推进产业人才培育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就学25条政策,力争新到岗国家、省级海外人才2人以上。能源保障方面。按照电力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部署,以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东部电网攻坚各项任务,全力保障瑞浦兰钧、伟明盛青等重要项目用电,快速推进各大输变电项目建设,确保区域经济发展拥有安全可靠、持续充足的电力能源保障。二是提高增值服务水平。探索建立有龙湾特色的助企服务新模式,进一步理顺区“两个健康”办,区级、街道企服中心,区“两万办”等助企载体关系,精准化解企业共性、个性难题,确保企业诉求化解率达95%以上,切实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三是提振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用好用足省“32条”、市“195条”政策,提高运用政策能力和水平,加强政策兑现落实,开展“送政策上门”“一对一”解读等宣传活动,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提升公司知晓率、满意率。用好全省“一键减负”应用,助企纾困解难,确保全年减负降本20亿元以上。指导工业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更好地发挥工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

  (五)聚焦党建引领,聚力经济持续稳进提质。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建+”优势,为助推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不竭“红色生产力”。一是强基固本,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班子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纪律作风建设。坚持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引领,依托两新组织、产业党建联盟等载体,联合企业组织并且开展各项活动,推动主题走深走实见长效,争当“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二是廉政勤政,逐步提升干部队伍担当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强化政治监督,不断强化“一把手”责任意识,落实“一岗双责”,全力建设清廉经信。突出唯实惟先,锻造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动态管理、接续培养、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功能发挥、结构完善、能力提升。三是聚势赋能,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围绕温州产业新区建设要求,做好年度任务分解落实,清单化、目标化、责任化推进。积极向上对接,做好全县经验、亮点、典型案例挖掘,积极向上申报试点,加强典型样本宣传,打造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示范区。

  工业企业用地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首要矛盾,在阀门行业尤为突出。建议在谋划龙湾二期海域使用权供地时,建设一个500亩左右阀门产业基地,分割成30-50亩不等地块,以解决“数据得地”阀门产业项目需求。



地址:河南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3598021551 固定电话:0371-64135777

QQ:942667083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 豫ICP备18016043-2号 网站地图

全国销售热线:

13598021551